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媒体报道
深圳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更大作用?
市政协提出80条建议“将河套地区升级为国家级战略平台”
来源: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17-09-06
“将落马洲河套地区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战略平台,并更名为‘中国(港深)国际创新科技产业实验区’”“拓展河套地区周边配套区域,形成‘1+3大河套创新区’的发展格局”“通过城轨连通广州东站—深圳机场—前海—香港机场—香港岛”……8月31日下午,深圳市政协召开主席会议,专题协商“深圳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更大作用”。市政协主席戴北方、副市长艾学峰等出席会议。
今年,深圳市政协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议题列入《www.365788.com2017年协商工作计划》,并于此前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调研活动,最后形成了《深圳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调研报告。报告从政策定位、建议对策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从14个方面建言献策80条。
市政协??建议把深港大都会区列入国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
报告建议,加强与香港的合作,构建“深港大都会区”。广东省提出构建“一环三极”网络化空间格局,其中“一环”指环珠江口城镇密集地区,并延伸至近海海域。“三极”是指广州—佛山、香港—深圳、澳门—珠海三大发展极。报告建议,在“一环三极”基础上,建设深港和广佛两个国际大都会区。从深圳的角度,明确把深港大都会区列入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此举有利于深港和广佛在产业、土地,尤其是交通等各个方面形成‘双核心’规划。”
报告提到的80条建议,主要包括打造湾区跨境科创走廊、促进深港澳金融业合作创新、发展国际级的现代专业服务业、完善深圳交通基建,实现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等。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提出将落马洲河套地区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战略平台,并更名为“中国(港深)国际创新科技产业实验区”;以前海自贸区为核心,借助其区位优势继续扩大拓展深港间金融业合作的空间,将前海自贸区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体制改革与港澳合作试验区”;规划和完善南北向两条湾区快速铁路通道,即东侧的港深惠高铁和西部快轨。同时,通过城轨连通广州东站—广州白云机场—广州新塘—东莞虎门—深圳机场—前海—香港机场—东大屿山—香港岛,使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为重要的城际铁路。
市发改委??深圳已向广东省和国家提出建深港大都会区构想
市政协80条建议能否有效落地?为推进调研成果转化,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伐,在昨日(8月31日)举行的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会上,深圳市政协特别邀请部分委员、专家以问题为导向出主意、献良策,同时邀请深圳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创委、市规划国土委、市交委、市港澳办等10家市直部门负责人到场,对政协委员、有关专家所提的意见建议进行回应。
“政协建议80条给了我们很多启迪,有些建议与我们不谋而合。”深圳市发改委负责人说,“比如关于发展定位的问题,政协委员提出的构建深港大都会区,深圳市向省里提出来的和向国家提出来的,就是发挥深圳对港合作先导区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创新城市,共建港深大都会区。”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已经进入编制的冲刺阶段。另外,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港科技合作和创新是“重头戏”,目前国家发改委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的第二个层面,已经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报告建议
构筑“1+3大河套创新区”
报告建议深圳市争取将落马洲河套地区纳入广东省“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点项目,着力拓展河套地区周边配套区域,形成“1+3大河套创新区”的发展格局,以图远期建成以深港科创产业融合为基础的深圳河两岸创新走廊。建议由深圳市提报,广东和香港两地联合向国家发改委提报申请将落马洲河套地区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战略平台,并更名为“中国(港深)国际创新科技产业实验区”,进一步提高河套地区战略规划层级。
具体而言,报告建议构筑“1+3大河套创新区”的发展格局(落马洲河套地区+皇岗口岸停车场区、福田保税区及B1小河套区),通过大河套区的发展模式,深圳市可以充分扩大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的辐射范围,带动本市产业升级。在河套区南面香港一侧,香港政府也在进行配套开发落马洲走廊地区,已列入《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的发展规划中;古洞北地区属于新界东北的一部分,将会在2020—2025年开发,其中有5个土块已划作“商业及科研园”用途。建议深圳在规划中向国家争取,将以上区域均划作“1+3大河套创新区”的一部分,争取与目前河套区联动的相关优惠政策。
此外,报告建议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国家级国际科技研发中心落地、打造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打造河套区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等。
在河套地区发展上,报告特别提到,建议深圳在配套制度上,可以学习欧盟地区经验,使河套地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自由流动试验区。其中包括提供更为便利快捷的通关手续;为双方认可的海内外人员提供最为便利的出入境工作安排;对进口科研设备免征关税等。
深港携手重点发展金融科技
报告建议,深圳以前海自贸区为核心,借助其区位优势继续扩大拓展深港间金融业合作的空间,将前海自贸区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体制改革与港澳合作试验区”,在区内开展金融业对外开放与学习香港制度优势的深度实践,并将实践经验辐射到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内。
具体建议包括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多元化金融交易平台、联合推动粤港澳金融产品创新、携手重点发展金融科技等。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多元化金融交易平台方面,报告建议深圳在前海自贸区对债券市场、股票金融市场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进行改革试点,深化与香港的互联互通,包括债券市场互联互通、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以及深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互联互通。
在联合推动粤港澳金融产品创新方面,报告建议深圳进一步推进前海在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QDIE)与外商投资股权投资(QFLP)上的开放性试验,打造国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示范区。
在携手重点发展金融科技方面,报告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有潜力发展成为一流的科技湾区。建议深圳利用好香港在金融和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优势,携手重点发展金融科技,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一个可相互兼容和方便使用的电子应用支付平台,建立一个广泛应用的区域性电子商贸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数字货币、区块链研究运用,降低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实体及电子商贸的交易成本,促进湾区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发展。
打造东西两翼湾区快速轨道
湾区发展,交通先行。在交通方面,报告提出要完善深圳交通基建,实现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主要建议包括:建设三层级大湾区轨道交通、重点打造东西两翼湾区快速铁路通道、加快建设和完善四个深港地铁口岸对接。
关于重点打造东西两翼湾区快速铁路通道,报告具体提到打造西部快轨和东侧的港深惠高铁。建议西部快轨由现有在建的穗莞深城际铁路(广州—东莞—深圳)和规划中的西部深港机场快速轨道相结合,并随着香港北大屿山新市镇的开发和东大屿山都会区的启动,向西南延伸,途经东大屿山填海区域后再连接港岛的中环或上环,连通整个香港岛。进而成为连通广州天河东站和广州白云机场—广州新塘—东莞虎门—深圳机场—前海—香港机场—东大屿山—香港岛的粤港澳大湾区最为重要的城际铁路。
另外,关于东部快速铁路通道“港深惠高铁”,报告建议港深惠在香港部分铁路通道空间上做预留,以连通新界北和港岛的快速通道,并向北通过莲塘口岸至深圳,再北向连至惠州。
关于加快建设和完善四个深港地铁口岸对接,报告建议福田落马洲口岸可以借鉴罗湖口岸改造经验,也向综合型口岸方向发展,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立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另外,建议深圳在与香港地铁接驳方面预留空间。
报告还建议加速完成与粤西北部湾和大西南铁路网络相连接的深肇铁路和深茂铁路江门过江段。同时建议加宽过江段通道,并预留未来中山接驳地铁的可能性。除铁路外,深中通道也将在2024年建成,目前单程票价拟为90元,对于居民而言过于高昂,建议降低至60元。
委员观点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关爱办主任黄扬略:
深圳应主动请缨承担“枢纽城市”角色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深圳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深圳应该主动请缨,明确深圳在大湾区中枢纽城市的地位。”在协商会上,黄扬略率先发言。
黄扬略指出,深圳首先应发挥先天的位置优势,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产生一些上挂国家部委,下靠企业,外联国际各界的常设机构,并通过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和中外企业峰会等活动,顺理成章地在深圳打造出一批能够为大湾区提供系统服务的服务机构。
在加强与香港的纽带作用方面,黄扬略认为,深港之间的融合应该做到全方位,要涵盖金融、信息、科技、文化教育及制造业、服务业等各个产业,在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与香港的功能互补、结合、通融,一方面建立起崭新的连通向外经济文化桥梁的纽带,另一方面强力助推“一带一路”倡议。
黄扬略还提出,深圳应以国务院2008年珠江三角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深莞惠一体化为基点,加快深莞惠产业圈建设,形成强大的经济吸纳力和辐射力。
市政协委员、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春:
构建广深双中心交通体系
自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以来,深圳成为“特区+自贸区+湾区”三区叠加的一个特殊城市,也由此对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张晓春委员提出,要 在深圳建立起辐射国际国内的合纵连横交通体系。
其中,在机场建设方面, 张晓春认为,深圳应着力拓展连接伦敦、纽约、芝加哥、巴黎、旧金山等全球创新城市的洲际精品航线,强化深圳机场在大湾区中的核心区位优势,成为全球航线的重要节点。
在铁路建设方面,张晓春提出全面拓展深圳面向国内的高铁辐射扇面,缩短深圳到达京津冀、长三角、海西和长江中下游城镇群的时间。同时,在通往国内中部、西部和东部方向新增高铁或新增高铁通道,打通深圳东、中、西三个方向对外交通战略通道。同时采取分线运输的组织模式将高铁通道引入湾区内多个城市节点,形成“多枢纽”格局。
另外,在大湾区内部交通方面, 张晓春建议构建广深双中心,建立辐射港澳的大湾区城际轨道网。
市政协委员、前海管理局副局长何子军:
将前海建设为大湾区制度创新试验田
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世界级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四个中心城市”,也就是说粤港澳大湾区在行政、经济、市场、规划等方面都不是一个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
“前海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应发挥独特作用,就是要以制度创新突破制约大湾区建设的瓶颈,把前海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实现不同制度之间的有效连接和相互转换。”何子军提出。
他建议,国家层面应早日出台支持港深金融合作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账户体系,设立离岸人民币在岸的结算中心,早日实现“资本通”。另一方面,要充分学习和借鉴香港自由港的建设经验,探索出深港澳和珠三角各口岸之间查验结果互认,通过“自由港”试点来实现“商品通”。
在信息建设方面, 何子军认为应该加快建设前海专用国际通信通道,扩大国际通信通道的适用范围;在人才建设方面,用好前海的外籍人才税收优惠政策,在就业、居留、子女入学方面提供与国际接轨的条件,吸引境外高端人才集聚,实现“人才通”;在法治建设方面, 建议在前海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促进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发展,探索在商事方面适用香港法律,实现“规则通”;在产业方面, 鼓励前海与港澳企业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合作“走出去”和“引进来”,加大对港澳开放力度,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通”。
?
编辑: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