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委员议事厅 | 如何打造“守护生命之城”?扩大急救设备覆盖率 推动专项立法落地
来源:深圳政协发布时间:2018-04-26
每年全国有50多万人猝死,但我们的急救普及率仅有1%,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4月22日下午,市政协主办、民盟深圳市委会承办的“委员议事厅”就“对标国际先进城市 打造‘守护生命之城’”话题展开热议。
市政协主席戴北方,三亚市政协主席容丽萍,深圳市副市长、民盟深圳市委会主委吴以环,市政协副主席王大平,三亚市政协副主席蒋明清,惠州市政协副主席黄晓霞参加活动。
去年深圳超过3000人猝死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每年有50多万人发生猝死,也就是说每天约有1500人猝死。”宝安区政协常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郭子予列举了两个触目惊心的数据。而据统计,80%的猝死都是心源性猝死。
而深圳的数据是多少呢?
据统计,2014-2017年,深圳猝死的人数逐年攀升,分别是1897人、2058人、2567人和超过3000人。
如何有效减少猝死人数?现场嘉宾提出急救“钻石4分钟”理论。“如果我们在4分钟以内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那么他生存的希望将高达50%以上。而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将下降10%。如果到了8分钟以后,可以说生存的希望就很小。这就是急救的‘钻石4分钟’。”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培训讲师文艳红说。
作为一名社康中心的全科医生,宝安区政协委员赵鹏对于急救的重要性感触颇深。“意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可能一瞬间就是生与死的界限。很多时候救护车来的时候,有一半的人都已经失去了生命。”他说。有两件案例令赵鹏印象深刻。“其中一个是患者因触电而休克,我和两名医护人员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前往救治。”赵鹏回忆道,在及时实施急救措施后,该患者被赶到的救护车送往医院,入院几天后就完全康复了。而另一件案例则让赵鹏感到痛心,“这是一名婴幼儿患者,当时家长没有及时进行急救,而是选择抱来社康,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没有呼吸了。”
急救普及率和设备配置率“双低”
但要利用好“钻石4分钟”,需要大批掌握急救知识的人和必要的急救设备。但郭子予给出的另一组数据也不容乐观——在中学生急救普及率中,日本高达92%,德国是80%,美国是34%,而中国内地仅为1%。
“美国心脏学会曾公布过一项报告——如在公共场所有心脏除颤器(AED),并且现场有受过短训的第一目击者使用的情况下,心跳骤停后复苏的成功率是不具备这些条件的两倍。根据2017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公共场所装置AED小于十万分之一,也就是十万人口没有一台,急救设施的覆盖率不高。”市政协委员、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张洪说。
“日本是心脏除颤器设置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公共场所几乎每步行3分钟,便可找到一台。”南山区政协委员、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彭勃称,“在老年人集中的地方,每隔几步都会有非常醒目的AED标识,如果出现意外可以及时救助,值得我们借鉴。”
宝安区政协常委、宝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郭子予也指出,在日本中学生当中,急救知识的普及率高达92%。此外,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的急救知识率分别为80%、50%、34%、20%,而中国的急救知识普及率是1%。急救普及率和急救设备配置率“双低”让守护生命变得困难——主办方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猝死患者生存率不到5%,而美国则达到近30%。
驾驶员必考急救知识警务人员需急救培训
深圳如何对标国际先进城市
打造“守护生命之城”?
委员、嘉宾们纷纷建言
“我们呼吁政府大力推动,通过立法,让全社会都来参与急救工作。”市政协委员、盐田区人民医院集团副院长徐龙说。南山区政协委员、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彭勃也表示,立法非常有必要。“前些年深圳市在全国比较早针对见义勇为专门立了法,对国家层面的立法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急救问题同样如此。”
针对急救知识普及率低的问题,文艳红认为应当让急救成为驾驶员的必修课,在驾驶员取得驾照前加入急救培训的考核。张洪则认为对特殊人群要及时传播急救知识,如警务人员等,因为他们很可能在第一现场,作为第一目击者,能最及时地进行施救。“深圳有很多社康,可以开辟出专门的区域供市民进行急救联系。希望更多普通的市民,拿到心脏除颤仪像会使用灭火器一样,抓起来都能用;同时,作为一个医生,我希望在任何一个地方施救的时候都可以有帮手。”宝安区政协委员、区中心医院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赵鹏说。
“十三五”期间全市配备5000台AED
据了解,目前,AED设备在普及过程中最大的障碍还是在设备安装和维护环节。生命无小事,出于对急救结果和责任划分的担忧,AED被很多公共场所的机构拒绝安装。
对此,郭子予建议,“应尽快推动急救立法,同时在一些重点行业要树立相关的行业规范。比如建一栋大楼,如果没有安装消防栓就不能通过验收,那么同理,对于飞机、火车这类人员流动性较大的交通工具,如果没有配备AED设备也可以不予通过验收。一旦国家层面有这样的立法出现,AED设备的推广将加快。”
彭勃建议,深圳应利用好立法优势,率先在全国推出专项法律,不仅造福一方市民,也能在全国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徐龙认为,应将急救纳入学校考试课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命的救护者。”徐龙称,“应建立心肺复苏普及培训长效机制,作为学生健康和应急教育的内容之一。同时还应建立统一规范的培训体系。”
深圳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深圳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有急救网络医院站点86家、救护车125辆,设立了120免费急救呼叫电话,急救由急救中心统一调度和指挥,24小时全天候医疗救助服务。接下来,深圳将推动立法保障,加强急救网点建设和设施配置,“十三五”期间将在全市配置5000台AED设备。
(来源/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
编辑:唐娜